开云(中国版权)KAIYUN·登陆入口-官方网站

News

开云新闻

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:为留守困境儿童点亮希望之光

2024-12-11 04:14:59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“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……走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康金第二小学,孩子们清脆的诵读声让人忍不住驻足倾听。课堂上,孩子们态度端正、自信满满,课堂下,孩子们在校园里肆意奔跑,充满阳光。“这两年,通过书香校园建设,以及‘伴读妈妈’活动,孩子们的精神面貌越来越积极向上了,更爱上学了。”聊起孩子们如今的变化,康金第二小学校长常明充满了自豪。

  “我们家条件本身不太好。在孩子上学这块学校给减免了很多费用,还提供额外的餐费补助等,给了我们很大帮助。”谈起孩子的上学问题,家住康金镇季德村新城屯的脱贫户姚秀杰很是感激。今年36岁的姚秀杰有两个儿子,大儿子由于先天缺一个肺,身体一直不太好。家里老人也常年生病,疾病几乎拖垮了整个家。在政府教育资助和学校相关费用减免等帮助下,小儿子上小学一点也没耽误。“再穷不能穷教育。很感谢政府和学校的帮助,希望孩子通过读书能有一个更好的前途。”姚秀杰说。

  “我们成立了长岭中心小学‘爱心志愿者团队’,从2018年到2023年,共为学校困难学生资助金额达8000余元,一对一帮扶困难学生48名。”呼兰区长岭中心小学校长宛明辉说。除了“爱心志愿者团队”,长岭中心小学还通过各种渠道为困难学生争取助学资金近10万元,各种生活、学习、体育用品5万余元。康金第二小学通过爱心人士、企业等资助了70多户的困难家庭,资助奖金总额已达4.7万余元,解决家庭困难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。呼兰区教育局在2022年到2024年期间与妇联、社会爱心团体、爱心人士积极沟通,为859名困难学生积极争取资金64.59万元,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摆脱困境,使孩子们安心求学。

  教师和学生利用废旧轮胎,在轮胎上尽情描绘,“搭建”农场,种下各种植物的种子。从翻土、挖坑、浇水、栽苗、培土到生长过程中实时记录再到最后的结果收获,孩子们在土地上留下了耕耘的汗水和足迹,不仅体验到了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,更感受着劳动带来的无限乐趣。“从设计到种植、养护、采摘、收获,这之中有劳动教育,也会涉及美术、写作等教育,通过绿色种植这个小切口实现了教育的多学科融合。”常明介绍。

  在康金第二小学,室内体育馆、图书角、美术室、微机室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。不仅如此,学生们的课后活动也丰富多彩。学校通过书香校园建设,美术、体育教学,校园艺术节活动,让学生们全面发展。在乒乓球活动室,专门为农村留守儿童开班,让他们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,体验到上学的乐趣;在美术室,通过玩衍纸,学生们能进一步感受美、欣赏美、创造美。“教育不是一个点,而是全方位发展。学生的成长不光在于学习成绩,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各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,来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。”呼兰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张彦岐说。

  “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往往面临爱的缺失,如若不能给予及时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,很容易‘走偏’。”在常明眼中,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爱。为更好地对留守困境儿童给予关爱,康金第二小学决定从读书这个小切口入手。“反复讨论过后,大家一致觉得阅读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,不仅能拓展孩子的知识面,更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格。”常明说。

  “伴读妈妈”项目最开始在教师中招募志愿者,利用晨读、午读等课余时光,以“一对一”或“一对多”结对的形式,和孩子共读一本书,边读边讲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共读共讲、同听同看一本书,渐渐地,“伴读”的范围开始扩展,不仅仅局限于读书,更扩展到了学习、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志愿者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,从学校的老师,扩展到行政部门、社区工作者等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。

  “伴读带给孩子的变化是非常直观的。伴读之后,孩子们更乐观、更自信、更上进了,对上学也越来越喜欢了。”说起自己结对的几个孩子,“伴读妈妈”志愿服务队队长范兰香深有体会。范兰香的结对对象中有这样一个单亲家庭的男孩,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,平常沉迷于手机游戏,成绩处于中下等,孩子的奶奶“操碎了心”。伴读结对后,范兰香主动跟他从游戏聊起,接着从读书入手,用情景对话、角色扮演的方式陪他一起读书。在范兰香的带动下,孩子“扔掉”了手机,喜欢上了读书,成绩也随之提了上来,孩子奶奶总算“放下了心”。

  “伴读妈妈”给孩子们带来的远不止眼前的关爱与帮助,在呼兰区教育局副局长矫庆军看来,伴读是一种载体,承载的是一种爱的传递。通过伴读,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爱的种子。参与伴读的孩子们更具爱心,更加暖心,更有信心,长了智力,更长了志气。孩子们纷纷表示,“以后也要好好学习,长大后成为像‘伴读妈妈’那样的人来回报社会。”通过发展教育,贫困的代际传递被有效阻断,而通过“伴读妈妈”,爱心正在实现代际传递。kaiyun中国官方网站

搜索